医生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三点:

    第一:发现问题

    第二:验证问题

    第三:解决问题

    其实这个思维同样适应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。比如说作为家长,发现小孩学习不认真,作为领导,发现团队工作效率低下等。我们必须找到问题深层次的原因,再针对原因,采取有效措施,从而解决问题。

    发现问题,看起来很简单。但是问题本身很狡猾,像是凶手作案会伪装犯罪现场,我们必须对问题抽丝剥茧,排除干扰我们找到真凶的伪装误导表象,进一步找到真正的凶手,即真问题。

    咳嗽、咳痰、胸痛、呼吸困难、腹痛、腹泻、尿频、尿急、尿痛等患者能主观表达的不适,即症状,并不是我们要查找的真问题。医学的真问题是能解释你所有症状的疾病。

    症状是问题的表象,疾病才是我们所说的真问题。比如最常见的症状发热。如果我们把发热当问题,可能就会犯“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”的错误,简单退热处理。但是因为发热只是问题的表象,它的真问题可能是感冒、肺炎、肺结核、尿路感染、胆道感染、胃肠炎等,也可能是红斑狼疮、肿瘤等。

    由此可知,找到真问题至关重要。

    那如何才能识别真问题呢?

    首先,应该列出理论上的所有可能性。即发散思维。如一个病人因咳嗽来就诊,我们先应该把可能引起咳嗽的所有疾病在脑子里过一遍。在这一步的时候,不要急着下结论。在发散阶段,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可能性。只要能引起这种症状的疾病,都应在考虑范围内。所以,发散环节的一个重点在于,尽可能不要有遗漏,避免带来之后的漏诊。

    因此一个医生的基本功,就是把最常见的25大症状,和相对应的各种可能的疾病记在脑子里。这样,面对患者时,才能随时从记忆力调取出来。

    在梳理各种可能的疾病时,不是想到一个算一个,而是把所有可能的疾病按照发生的概率大小排序。(如何确定一个相对准确的概率?有待进一步学习)优先考虑概率高的病,这样才能在优先的时间里,高效地发现问题。

    经历过第一步发散思维排序列出所有可能疾病时,下一步就是在短时间内找到概率最大的那个。这个过程叫收敛。对于“立案侦查”的各种嫌疑疾病,进一步获取信息,对这些嫌疑疾病进行证实或者证伪。

    如何快速确定哪个可能疾病是概率最大的真凶呢?

    这时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去进一步证实或排除这些“嫌疑犯”。医学上给每一种疾病都定义了三个维度,分别是病史(患者主观感觉不适的发生经过)、体征(医生给患者做体检,即视触叩听)、辅助检查(抽血化验、影像学检查)。

    在收敛的过程中,最关键的是怎么获取各个维度的信息,以判断哪些是有用的信息。

    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